提能级,增活力,当好“四大品牌”建设主力军——上海国企聚力打响“四大品牌”主题宣传活动综述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国企品牌的积淀究竟有多深?
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经过上海市国资委的调研和梳理,目前上海市属国有企业正常经营的各类品牌有855个,获得市级以上及国际认定的品牌企业有266家,“中华老字号”和“上海老字号”全市共222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66%。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作用,让国资国企真正成为推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战略的重要引擎,从而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从进一步提升国企质效,到加快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正在努力用他们的行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四大品牌”1+4文件中,由市国资委及市属国有企业推进落实的具体任务有49项。根据《关于本市国有企业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实施方案(2018-2020)》(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志在通过三年努力,创新培育一批新兴品牌,巩固提升一批优势品牌,激活振兴一批老字号品牌,打造千亿级的名品名企,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响300个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到2020年,力争获得市级以上及国际认定的品牌营业收入在上海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中占比超过45%。
提质效 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
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企业品牌。不仅如此,企业品牌还是一座城市的响亮名片,是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尺。长期以来,国企一直是国家发展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也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国企老品牌迎来企业发展的“第二春”,上海市国资委坚持加快国有老品牌市场化振兴,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引进能产生协同作用的战略投资者、开展员工持股、实施各类适合品牌发展的激励;鼓励企业探索专业品牌运作公司(基金)参与品牌运作,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实现品牌增值。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让人才成为真正推动国企发展的核心力量,真正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正进一步优化长效激励体系、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引进、培养和集聚有利于“四大品牌”发展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
增活力 推动优势资源集聚
新时代,国有企业活力如何进一步增强?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推动国企品牌建设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密结合,力求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先推进品牌企业整体上市和核心资产上市,鼓励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二次混改”。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根据《实施方案》,将推动资源向优势品牌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聚,培育发展一批独角兽及隐形冠军企业,从而打造一批彰显上海品牌的优势企业,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将集聚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施策的精准度,实现国资系统打响“四大品牌”联动发展,形成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立足做强主业、做实创新、做响品牌,市国资委聚焦国家和本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接全市“四大品牌”建设目标,推动企业制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上海服务 打造优质服务的代名词
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要紧扣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优化服务环境等关键环节,以服务水平领先度、服务功能辐射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为衡量标准,着力提升服务对象、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对上海服务的感受度和获得感。简而言之,“上海服务=优质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飞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去年超过1.1亿人次的客流,上海机场集团使命在肩,始终坚持捧着一颗热心服务万千旅客,在服务质量上再创新高,两大机场于今年成功摘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白金机场”认证。这是IATA所倡导的“便捷旅行”项目的最高级别认证。作为上海重要的对外窗口,上海机场集团以“安全管理、航班正常、旅客体验”三大提升计划为抓手,在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智慧、更低碳、更高效的机场,打响上海机场服务品牌,更好地服务人们的出行。
在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身后,其实一直有一家企业默默的守护着人们。申能集团,服务着上海680万户的燃气用户,供应上海90%以上的天然气和1/3的电力。这些成绩单中有外高桥第三发电厂这一全球清洁煤电标杆,也有斩获亚洲燃机金奖的临港燃机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品质电源工程。申能集团构建形成了天然气“X+1+X”全产业链和多气源供应保障体系,将优化燃气接入环境,提升燃气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气申请一口受理,客户用气申请最多跑一次,将用气办理业务周期缩短了35%。大力推广电子账单和无线智能表应用。未来申能还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升级,推进能源大数据、互联网能源服务等,打造‘互联网+能源’的能源产业生态链,擦亮上海能源品牌,打造百年申能。
服务是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近年来,上海国际集团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对标顶级、创造一流,充分发挥金融投资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自转型升级以来,上海国际集团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有资本的有序流动,让更多上海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并使之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上海国际集团高质量的服务下,越来越多的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纷至沓来,落户上海,成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进器。上海国际集团坚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让自己的金融服务,为“上海服务”品牌的建设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国泰君安作为上海国际集团投资的金融企业,也在为“上海服务”的建设努力着。秉持着“金融报国”的文化理念,受益于多年在金融行业的沉淀,国泰君安积极立足服务本源,开展高质量金融服务。为了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泰君安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力争用自己的诚心,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了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国泰君安着眼未来,主动出击,高度重视金融科技投入,用科技更好地为金融服务赋能。“以金融服务创造价值”是国泰君安的初心,而国泰君安也不断以专业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增添福祉。
浦发银行创建于浦东,立足于上海。25年来,浦发银行一直紧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事业而发展,从一家“小品牌”,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大品牌”。金融创新,是浦发银行支持“上海服务”打响的重要手段。除了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地标外,浦发银行还积极支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通过聚焦媒体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及并购整合等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助力提升上海文化的原创力、辐射力、影响力。不仅如此,一批批文创领军企业的培育,一项项为文创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普惠金融服务,浦发银行正在构建文创金融特色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2018年是海通证券成立30周年。为了擦亮“上海服务”这块金字招牌,海通证券一直秉承着“行稳致远”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行稳”是“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管理理念,“致远”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引领。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海通证券正逐渐完成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进阶,提高服务客户的效率和效果。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客户,海通证券按照“机构客户”与“零售客户”对所有的服务对象进行了大类区分,并进一步细分成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高净值个人客户、交易型客户等类别,以此提升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在风险管控、金融科技、国际业务和服务实体经济上,海通证券也在发挥着自己的能量。
华建集团是中国第一批国营建筑设计单位,上海体育馆、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上海市重要建筑的设计都出自华建之手。不过,在新时代,企业的发展不进则退。于是,华建集团在 2015年成功上市,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全面市场化、跨界集成化、高新专业化、深度国际化”四轮驱动战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设计离不开创新的思维,而为了获取创新的不竭之源,华建集团对标全球一流,推进 “213”人才工程,培育世界级的设计大师。现如今,华建集团承担了进口博览会场馆改造及环境提升的设计总承包,正不断用自己的能量,展现“中国设计、上海服务”的风采。
上海购物: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上海,曾经的“十里洋场”如今依旧日新月异,时尚与消费的发展使得上海成为了“东方巴黎”,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魔都”。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就是要紧紧抓住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机遇,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支持品质消费、时尚消费、服务消费为发力点,以汇聚丰富的消费品牌、创造便利的消费环境、打造特色的知名商圈为抓手,繁荣都市商业,更好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提起上海人儿时的回忆,自然会想起冰砖、棒冰和牛奶,而它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光明。作为一家以食品产业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光明食品集团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作为己任,在保供稳价方面发挥了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爱与尊重”是光明食品集团的企业文化,而“员工第一,客户至上”的价值理念则和企业文化一脉相传,传递了一代又一代光明人的从业精神和质朴情怀。近年来,通过“从田头到餐桌、从农户到市场、从边疆到城市”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布局,光明食品集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成为上海特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底板,既为上海市民乃至全国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罐子”等后方基地,又通过精准扶贫战略,为域外基地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作出了积极贡献。
老字号是城市的匠心,也是打响“上海购物”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新兴购物品牌的发展,上海的老字号们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为了让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的活力,上海市供销社系统孜孜探索,紧抓乡村振兴、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打响“四大品牌”机遇,推出“供销e家”老字号品牌集成店。在这里,邵万生、唯加食品、鼎丰、丁义兴等诸多老品牌插上了全新的翅膀,利用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立体平台再一次振翅翱翔。“供销e家”老字号品牌集成店将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方式,实现“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坚守和追求,在聚力一体化发展中不断提升品牌服务能力、综合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彰显“供销e家”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进博会是打响“上海购物”最好的载体,更多全球最优质的企业、商品和服务将在上海集聚,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成功的进博会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会展赛事服务和国际贸易服务的支持,而早在今年年初,东浩兰生集团就已经召开了对接服务进博会招展动员大会,为办成一流的进博会做出贡献。根据进博会“6+365”的运营模式,东浩兰生筹建了两大实体交易服务平台,并搭建了“6+365”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为采购开辟“快车道”。为了努力地促进“展品”变“商品”,东浩兰生还组建起了展示展销服务联盟,推进展示、交易、服务一体化。东浩兰生的企业愿景是争当“现代服务业的领跑者”,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是东浩兰生为进博会、为“上海购物”建设所带来的“隐形贡献”。
“上海购物”的建设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企业的品牌打造能力息息相关,而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上海银行正致力于提升二者的能级。一方面,上海银行不断延伸品牌服务广度,构建了养老特色产品和服务体系,并通过智慧金融服务市民,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个人资产,更加理性的进行投资交易;另一方面,上海银行也努力创新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通过专项产品与服务、供应链融资、科技履约贷等方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有效解决企业在成长中的金融服务诉求。同时,上海银行也积极回馈社会,长期投身公益事业,并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知识进社区。在上海银行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对金融知识有了生动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实现了品牌发展突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稳步推进着上海消费的转型升级。
上海制造:制造强国建设的新标杆
上海制造一直是上海的骄傲,不仅是因为上海拥有大量的老品牌企业,还是因为上海始终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前列。所以,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就是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生态体系的新趋势,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上海制造在质量、标准、研发、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品牌。
2018年,上汽集团以2017年度合并报表1288.1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名列世界500强第36位,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9,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名列第7。作为国内唯一有能力覆盖插电混合、纯电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技术上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同时,为了抓住智能汽车发展的风口,上汽集团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量产智能汽车荣威MARVELX,全面展示了上汽集团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目前,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汽集团仍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重点聚焦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携手更多的伙伴助推汽车产业更好的发展。面对汽车市场全新的考验,上汽集团持续增强“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新四化创新驱动力和战略牵引力,努力将自己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城市,而上海电气正是诞生于这座城市的民族工业企业。百年前,上海大隆机器厂支撑起了江南制造局的辉煌,而今天,上海电气正转型升级,提升能级,努力通过品牌创新构筑新的制造业优势。近年来,上海电气秉承“技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在通过自身科研创新发展的同时,重点依靠兼并收购、合资合作、风险投资等多途径解决技术来源问题,在环保、绿色、高端、智能、互联、数字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上海电气正立足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放管服”改革,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发展海外工程业务,力争进一步“走出去”,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
双钱轮胎、回力球鞋、飞虎油漆、一品颜料、蜂花香皂……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品牌其实都隶属于华谊集团,一家上海老牌的化工企业。而华谊旗下的“三爱富”公司则是中国氟化工行业的发源地,一度被视为中国氟化学品的“黄埔军校”。在2017年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三爱富一跃成为华谊集团收益排名第二的二级子公司。在这背后,是三爱富所坚持的“人本科技、科技兴司”发展战略和华谊集团领导与支持下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三爱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混合所有制经营和管理下沉式的经营使得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色彩缤纷”“防辐射”“陶粒轻质”“像玻璃半透明”……混凝土的品类从单一到五花八门,不断地迭代更新,上海建工集团着力推进建材板块转型,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打造谊建绿色智能搅拌站、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和新开元石矿三张专业名片,致力于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在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绿色矿山行业中打响了“上海制造”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1996年,按照中央建设“909”工程的决定,华虹集团应运而生。作为一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20余年来,华虹率先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了第一条全国资也是大陆第一条全自动的12英寸生产线,并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新时代,集成电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为了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不断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活力,华虹不断在先进工艺上追赶‘摩尔定律’,在特色工艺上‘超越摩尔’,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1万项;同时加快产业布局,新建2条12英寸生产线,拥有金桥、张江、康桥和江苏无锡四大生产基地。华虹2017年制造主业营收超过14亿美元,位列全球芯片纯晶圆制造行业第七名,进一步提升了华虹在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投资也是助力“上海制造”打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独角兽企业备受关注,其也是推动“上海制造”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上海科创投集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独到的慧眼,发掘出了众多“隐形冠军”。根据《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科创投集团系统上榜企业就达11家。同时,科创投集团还大力布局制造业重点项目,仅在集成电路领域就投资各类企业50余家。其中,中微半导体成为全球MOCVD设备最大的供应商;上海微电子装备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高端光刻机系统设计与集成测试的企业;盛美半导体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12英寸半导体单片清洗设备。
同样,1994年成立的联和投资瞄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能源和智能制造以及现代服务四大投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环节,抢抓科技产业制高点,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投资平台,培育了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项目。在联和的投资下,上海兆芯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掌握中央处理器、芯片组和图形处理器三大核心技术,并实现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公司;和辉光电是国内第一家可稳定量产供货AMOLED显示屏的面板厂商,已实现为华为、小米、魅族、步步高等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供货,打破了国外产业垄断。再加上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设备项目(艾普强)、联影医疗、和兰透平、矽睿科技、叠境数字、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等项目的投入,联和正日益助力“上海制造”走向“上海智造”。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上海智造”,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行动着。自仪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制造研究及应用实践单位之一,一直致力于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专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从2013年起,自仪院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智能制造专项15项,主持智能制造标准专项任务实施6项。这些都为我国的智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自仪院全方面鼓励人才创新,努力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新模式、创新服务平台的打造,让更多的“智能人才”都能够为上海、为中国的智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了企业,还有了投资,则更需要一个园区将这些资源集中起来,形成集聚效应,让城市经济、“上海制造”更加活跃。于是,临港集团用15年的时间,在一片滩涂上建成了以新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基地,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配套最好、人才最为集中的产业园区。一方面,临港集团坚持以国家重大专项为导向,始终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脉搏,形成高端产业集群集聚;另一方面,临港集团也坚持在“引进来”的同时扶植本土企业,聚焦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拓展创新链,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在临港集团的努力下,集团各园区共吸引了80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 500强及投资企业180多家。
上海文化:海纳百川,让城市更具魅力
一提起上海的文化,人们的眼前便浮现出了“老克勒”的礼帽和乐福鞋,耳边慢慢响起了紫竹调的悠扬委婉,而鼻子则嗅到了石库门里本帮菜的阵阵香气。
海纳百川造就了上海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在今天,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是要坚持有容乃大,紧密对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激发“文化源头”的创新创造能力,做强优势文创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和标志性文化地标,进一步培育弘扬城市精神。
当你乘坐地铁一号线匆匆赶去上班时,当你开车经过南浦大桥时,你或许没有想到,这些重大市政工程和公共设施的背后,都有一个身影——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15年的发展,而目前,体育产业已成为久事集团也逐渐将产业拓展到了体育领域主业之一。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上海站、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一项项上海重大的体育赛事背后都有久事的努力。不仅如此,随着城市文化建设和市民文化需求步入新阶段,近年来,久事还加大了对外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开发的力度,旨在通过对外滩建筑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展示,向社会公众讲好外滩故事,传承和弘扬经典海派文化,让久事成为“上海文化”最有力的推进器之一。
在老上海人的记忆里,“三枪”是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怀。在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引下,三枪以“创一流”、“争第一”的精神品格焕发出新的生机,正不断努力力争打造成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时尚品牌企业”。2012年,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迁和上海时尚之都的定位,东方国际全新打造“衣架”,短短3年时间,衣架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站稳了脚跟。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和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形象,呈现服装服饰文化“国际范”,东方国际潜心运作上海时装周。15年过去了,上海时装周分别与米兰、巴黎、伦敦、东京等时装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辐射面达3亿人群,吸引了无数国际买手、时尚经纪人、国际知名设计师、国际时尚媒体的关注,扩大了“上海文化”的影响力。
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太保排名跃居220位,比2017年大幅提升32位。专业、专注、有温度是中国太保着力打造的品牌形象,也是中国太保所一贯坚持的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中国太保着眼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为上海诸多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在缓解中小企业后顾之忧的同时为其融资提供保险保障支持,实现公司经营和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双赢。考虑到上海聚集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上海也拥有大量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中国太保便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风险保障,有效分散风险。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优质的品牌建设在给予中国太保更多社会信任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社会荣誉。目前,中国太保位列“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第32位,上海地区第3位。
来到上海,必然要去外滩看一看。作为上海的地标,在新时代,浦江游览的打造与开发,是继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全面贯通与开放后,传承城市文脉、提升滨江功能品质,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上海交运集团按照建设“世界级旅游精品工程”的要求在行动着。不断打造标志性新型游船、整体提升船容船貌及服务水准。将单一的游船“环形返还”模式,改编成单程游、多程游及多站点随停随靠等游览选择。游船的形式也更加丰富,推出了现代化游船、地方特色游船、创意性游船。计划至2020年将浦江游览年游客规模提升至500万人次。同时,对标“上海礼物”计划,着力开发浦江游览周边产品,并做强做大 “水上观光+岸上休闲”的新型旅游形态。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多层次的游江选择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让游客真正记住“上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