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国资公司:在国资改革和金融深化中冲浪前行

2月24日,上海市政府下发《关于同意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的批复》,授权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批量收购处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这标志着国资公司正式成为一家授权经营的资产管理公司(AMC),取得了与华融、信达、东方、长城等四大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市场上共同发展的资格。
作为国内成立的首家地方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两条主线,国资公司已经步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市场化经营程度都在加深,都伴随着体制创新、功能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金融模式和技术多样化、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金融不良资产处置需求的上升,是国资公司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三大机遇。”国资公司董事长傅帆直言。
首家地方国资公司的“三平台一通道”
如今回想,是上世纪末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催生了国资公司。
为了推动上海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突破资本流动的产业限制,1999年10月,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国资公司,现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内成立的第一家地方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有开拓性意义。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国资公司的功能为“三个平台一个通道”,即政府投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平台、资金资产管理平台和盘活国有资产的通道。
成立以来,公司参与了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太保集团、安信农保等上海主要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重组和增资扩股。
在战略投资方面,国资公司重点投资项目包括洋山深水港、浦东地方铁路、天马微电子、F1赛车场、竹园污水处理厂等。
在盘活国有资产方面,国资公司通过各种运作形式累计盘活国有资产近百亿元,并协助上海市国资委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不实资产处置业务的运营系统,累计接收并处置近百家集团公司的不实资产约300亿元。
国资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市场化运作和发挥政府投资功能两条腿走路的路线图,在国资重组和国有股权运作方面确立了市场化机制,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留下许多成功案例。国资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鑫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化投资风格,通过投资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平安等优秀企业,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成长。国鑫公司的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1亿元上升为20亿元,净资产也从1亿元上升为33亿元,近3年的利润均在2-3亿元左右,年人均创利2000万元以上,自创建以来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37.5%,年投资回报率(IRR)为24.8%。
2004-2005年间,国鑫公司通过多笔协议收购方式,受让了兴业银行8800万股法人股,成为彼时兴业银行的第七大股东。该笔投资自兴业银行上市后实现退出,投资回报率在10倍以上。2005年12月,国鑫公司收购了1700万股尚未在A股上市的中国平安法人股。该笔投资自中国平安A股上市后实现部分退出,投资回报率也在10倍以上。2009年初,国鑫公司在市场尚处金融危机恐慌之际,收购了杭州银行4000万股法人股,为彼时杭州银行的第七大股东。数月后,危机有所缓和,杭州银行定向增发价格与收购价格相比涨幅翻番以上。国鑫公司目前仍是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天津农商行、中国太保等知名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并开始向大消费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领域拓展。十余年来,正是与这些成功的巨人们一起,国鑫公司成长为一家优秀的直投公司。
转型金融资产管理者
2007年,国资公司并入上海国际集团,成为国际集团旗下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运作主体。在上海市金融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国际集团的部署和带领下,国资公司经营重心转向股权资产管理,特别是金融资产管理,市场化经营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做好存量股权资产管理的同时,国资公司还在资本市场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增发,并投资了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天津农商行、徽商银行、安信农保等金融企业,还参与组建了上海航运基金。目前,国资公司除了是国泰君安证券的第一大股东,还战略性持有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集团、上海农商银行、天津农商行和安信农保等金融企业较大比例的股权,金融股权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了70%。
傅帆指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作为较早进入资本运营领域的国资公司,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为国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他表示,在国际集团领导下,国资公司将在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存量资产经营和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资公司在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多次参与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股份制改造和股权转让。比如,对强生集团的参股改制、光明乳业的发起设立和股权转让、上海自来水浦东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浦东垃圾焚烧厂股权转让的财务顾问。
在帮助国有企业集团引入外部产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方面,国资公司有着良好的渠道。在上海国有企业集团的改制重组、建立混合所有制、整体上市的过程中,国资公司可以充分运用过去成功运作的经验,协助企业集团改制改组、实现混合所有制和整体上市,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绩效评价、成果分享的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的市场化要求就是市场化配置国有资本,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资本要实现动态的投放、调整和退出,通过股权的进退来实施国有资本的功能和结构调整,特别是借助于证券市场进行资本流动,以提高资本的经营绩效。国资公司目前还持有一定数量的非战略性股权资产,将运用各种工具,拓宽渠道,对自身持有的非战略性资产加快市场化退出进度,盘活自身的存量资产。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对于战略性持有的股权,特别是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航运中心建设相关,以及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产,国资公司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运用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创新工具,通过市值管理的通行做法,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盘活,提升股权资产的经营价值。在增量投资方面,国资公司将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推动结构调整的战略方针,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金融深化为国资国企改革创造了更大的舞台,国资公司一直专注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金融投资。傅帆指出,新一轮深化改革将使企业经营更加市场化,这将为国资公司参与国资国企改革、盘活自身存量资产、战略性股权管理和增量投资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多的运作工具,国资公司可以在资本运作中充分运用这些工具并加以创新。
收购处置不良资产“新黑马”
在产业经济和金融业高速发展了十多年以后,经济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投资的过度依赖、行业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体制改革深化也让政府主动调低了经济发展速度,加上房地产业持续调控和地方平台债务的清理,使得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比率在持续下降十多年以后开始反弹。
据 《中国银监会2013年报》披露,截至2013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9%。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金融企业特别是贷款类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开始暴露,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大的趋势下,允许成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专业的资产处置机构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是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帮助负债企业获得重生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为应对不良贷款上升,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并推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市场化进程, 2012年2月2日,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了 《关于印发 〈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的通知》,该通知放宽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还规定,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只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参与本省 (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 2013年12月2日,银监会下发了 《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了明晰的准入门槛。上海市政府于今年2月24正式授权上海国资公司为上海地区唯一一家批量收购处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这赋予了国资公司新的身份与使命。
与几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国资公司作为新的行业准入者,既有机遇,也面对挑战,傅帆坦言: “一方面,市场上传统的几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在市场上运作了十余年,业务机构健全,处置经验丰富,可以跨地区处置不良资产。在信达等大资产管理公司陆续股改、上市以后,其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强化。”
不过,国资公司也具有自身的优势: 15年来受上海市国资委委托从事国有企业集团不实资产处置,积累了丰富的资产处置经验,所积累的资本经营和资产管理经验在不良资产处置特别是企业债务重组方面可资借鉴。而作为一家地方国资公司,对于地方性企业又比较了解,客户资源丰富,资产处置的技术手段多样,公司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业务体系,团队经验丰富,在金融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可运用资源,在业务运作中能够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傅帆认为,国资公司进入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市场,可以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领域,国资公司要以国内外的优秀资产管理公司为标杆,学习借鉴国外通行的和先进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经验,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市场中介机构的合作中把握市场机会,力求在经营模式和处置技术上进行创新突破,做出特色,求得发展。
比如,针对不良资产收购资金体量大、处置和退出期限长的特点,国资公司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探索吸引社会资本设立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基金,通过基金方式来运作不良资产。还可以探索将收购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或引入结构性安排,让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购买不同层次的收益权,同时采取增信、流动性增强、现金流缓冲和各种分配技术,实现资产现金流与证券现金流的相互匹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推动设立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交易所,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格透明度。
傅帆强调,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是高度市场化的业务,蕴含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很大,要求国资公司在战略层面上充分抓住这次难得的改革转型所提供的机遇,紧贴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并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看懂企业,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判断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资产所承担的风险。“在业务运作中,目标要明确,起步要平稳,加速要迅快,决策要果断,操作要安全。”
目前,国资公司针对这项业务专门成立了事业部,制订了全面的业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研究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并配置优秀的人才具体负责这项业务。
傅帆表示,国资公司将努力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再创辉煌。
国资公司战略投资的重点项目:
上海洋山深水港
浦东地方铁路
天马微电子
F1赛车场
竹园污水处理厂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案例:
2001年,国资公司成为国泰君安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并开始参与其重组上市进程。通过重组和市场收购,国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大幅度增加。到2012年,国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接近33%,并获得了相对控股的地位。国资公司对国泰君安证券重组和增资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泰君安证券的发展,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贡献。
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案例:
2005年,国资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团),2006年,上港集团获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吸收合并上市公司上港集箱,实现集团整体上市。为了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本次换股吸收合并赋予上港集箱股东现金选择权,由第三方向行使现金选择权的上港集箱股东受让上港集箱股份,支付现金对价。由于原来的第三方因故自动放弃,国资公司经过审慎研究果断决策,主动承担了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第三方角色,承诺承担的现金对价达到80亿元。在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与整体上市中,国资公司最终出资23亿元,获得上港集团流通股6.3亿股,不但有力地支持了上港集团的整体上市,支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因为正确判断和大胆决策,在资本市场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观点。